葡萄酒是西方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葡萄酒就不再是诗词中西域与大唐的代表,而是与牛排一起作为西餐的标志,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在中国越来越流行,普通葡萄酒市场整体上正在高速发展,高品质葡萄酒也备受追捧。
葡萄酒的品质与其产地和年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酒庄、不同年份生产的葡萄酒在价格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国内知名度最高的葡萄酒——1982年的拉菲,在2012年限奢令打击奢侈品消费市场之前,最高售价曾攀升到到单瓶8万元以上。即使是现在,高品质葡萄的价格单瓶也超过万元。高昂的价格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让造假成为笼罩在葡萄酒市场散不去的阴霾。
常见的葡萄酒造假主要有三种:1.利用糖精、酒精、香精和水勾兑成葡萄酒;2.用国产葡萄酒冒充进口葡萄酒或者进口散装酒在国内灌装甚至勾兑调整口味,假装原装进口;3.旧瓶装新酒,回收高端葡萄酒原瓶,灌入不同年份或不同产地的酒。
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葡萄酒》(GB/T 15037-2006)以及《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GB/T 15038-2006),葡萄酒的检测项目主要有酒精度、总糖、干浸出物、挥发酸、柠檬酸、二氧化碳、铁、铜、甲醇,以及苯甲酸和山梨酸等。其中酒精度的测定可以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或者酒精计,铁和铜元素的检测可以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或者分光光度计,甲醇的检测也可以利用气相色谱或者分光光度计……
这些葡萄酒检测仪器可以测定酒中各成分的含量,判断样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但是无法评估葡萄酒的品质,也无法对样品的产地进行追溯。也就是说,常规的葡萄酒检测只能检查出有经过勾兑的酒,对于用灌装充作原装或者在原瓶里灌入新酒的操作却无能为力。
旧瓶装新酒是高端葡萄酒主要的造假方式,例如82年的拉菲就经常出现在原瓶里灌入其他年份的拉菲酒造假的情况。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葡萄酒品鉴师在新酒也是品质相对较高的葡萄酒的情况下也很容易马失前蹄,判断失误。因此利用分析仪器对葡萄酒进行品质评估和产地溯源分析越来越受到葡萄酒行业的重视。
葡萄的品种、种植区域土壤与水分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酿酒所用葡萄的矿质元素以及风味物质等成分,进而影响葡萄酒的颜色、口感和香味。不同品牌的葡萄酒酿酒的原料不同,酒中的矿物质元素比例、同位素比值以及芳香物质组成等也有所区别。